教育宣传

    教育宣传

    当前位置 : 
    首页   >   教育宣传 > 本文

    在全国低碳日,一起拥抱绿色低碳新时尚

    编写人: : 党委宣传部           时间 : 2021年11月03日 22:43

    8月25日是2021年全国低碳日,主题为“低碳生活,绿建未来”,聚焦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。提高全民绿色低碳意识已成为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工作。各级政府部门、公共机构、社会组织应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,各街道办事处、居民委员会、村民委员会要从碳排放的“末梢神经”抓起,促进形成绿色低碳的社会风尚。

    首先,培育全民绿色低碳生活。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方式。建立统一的绿色低碳产品标准、标识、认证体系,完善节能、高效、节水产品推广机制。简化包装,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。创建低碳机关,优先采购新能源公务用车,使用可再生办公用品,推行无纸化办公。创建低碳商场,采购和使用高能效用电用水设备,充分利用自然采光、通风。建设供需互促的低碳产业链,推行全产业链碳排放信息披露机制。以低碳消费倒逼低碳生产、低碳运输。

    深化绿色低碳行为模式。政府机关、公共组织、国有企业、学校、军队等单位后勤部门应带头贯彻“限塑令”和反对粮食浪费要求。各基层组织设立低碳宣传栏、张贴低碳宣传标语、投放低碳知识广播。有序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。推进快递包装减量化、标准化、循环化转型。实行工业垃圾再生回收,延伸生产者责任覆盖范围。推行生产企业“逆向回收”等模式,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融合、流向可控的资源回收体系。

    强化公众绿色低碳意识。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基因,总结新时代低碳发展经验,让低碳发展价值观念深入人心,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,成为主流共识。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,宣传中国低碳发展故事,贡献中国低碳发展理论,将中国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参与、贡献、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。

    第三,动员全民绿色低碳行动。加强公众参与引导。将绿色低碳生活作为指导开展国家低碳省(区)市、低碳城(镇)、低碳社区试点示范的重要内容,推进绿色低碳生活创建活动。研究推行“低碳社区考核标准”“低碳家庭参考标准”“低碳军营创建标准”“低碳机关建设标准”“低碳校园培育标准”。开展“万户低碳家庭”示范创建活动,减少家庭能源资源消耗。推进居民区基础设施绿色化,完善水、电、气、路等配套基础设施,合理布局建设公共绿地。培育社区低碳文化,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。

    扩大公众参与范围。鼓励各地开展碳积分、碳普惠、碳币、碳信用卡、碳足迹管理等制度探索。通过项目资助、购买服务等方式,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内生动力。在气候脆弱重点地区推行气候灾害保险制度,加强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的适应气候变化公共设施建设。让气候变化投融资资金、科研成果、基础设施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。

    畅通公众参与渠道。各级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在制定重大政策、起草法律法规、立项重大项目时,应充分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。依托环境政务新媒体矩阵建设,通过例行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,主动及时公开涉及公众利益的气候变化信息。利用多样的媒体途径宣传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先进典型,积极回应社会舆论和公众合理关切。建设企业减排责任制度,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。鼓励企业定期开展社区走访、公众开放日等活动,邀请居民代表、公益组织实地考察,提高公众对气候治理的参与度和认同感。

  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: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: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   联系电话:0577-88332966 电子信箱:zjets@zjitc.edu.cn 书记信箱:sjxx@zjitc.edu.cn 院长信箱:yzxx@zjitc.edu.cn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   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/邮箱:0577-88105228 / gmjw@zjitc.edu.cn 浙ICP备12044836号